首页» 新闻中心» 访问交流

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及结构生物学家杨薇教授访问中心并座谈

2017414日,应邀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中心常务副主任苏晓东教授邀请,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及结构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深研究员杨薇教授访问了我中心,并与我中心部分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我中心相关专业方向的一些研究生们与杨薇教授共进了午餐,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他们谈及了当下中国的科研现状,可喜的是最近几年中国的科研能力和成果有了很大提高,经常能够得到举世瞩目的突破性研究成果,频频在高水平的杂志发表文章,但是相比于国外的百年以上科研积累和经验氛围,我们的科研环境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急功近利,并没有得到纯粹基础科研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理解自然的真谛。 

一方面中国的研究生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对科学本身感兴趣而进行研究生学习,很多人只是想拿到学位文凭,以此来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有些同学是因为害怕踏入社会而单纯的想延长自己的学校生涯。由于科研生活,特别是生物医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及体力劳动,而且出成果的时间周期比较长,所以科研生活相对枯燥,如果没有强大的兴趣和对于科研结果的欣赏和痴迷态度的支撑,很难积极快乐地去做踏踏实实的研究工作。 杨薇教授说,其实国外也有这种现象,但是相比之下,更高比例的学生是因为真正对科研感兴趣而选择了博士研究生的生活,而且由于国内外培养模式的不同,国外研究生的独立精神、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强,经常能够自己提出想法,解决问题。 而受到国内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国内研究生只是在做技术员的工作,缺乏提出问题和独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及思路全凭导师提供,有时甚至连分析实验结果,决定下一步做什么的能力和兴趣都没有。 

另一方面就是研究生以及导师们的考核问题,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而影响因子常常是评价一个期刊和论文的标准,但是论文的工作重要性和影响因子并不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国外高校以及研究机构评价研究生导师时并不只是看发表的论文的影响因子,更加看重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潜力大小。而纵观国内的大部分高校以及研究所,几乎是清一色的统计导师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这种方式当然更加简便快捷,但是也造成了国内的科研形势必须是要紧跟科技热潮的方向,研究一些“热门”也就是已经被别人炒热的课题,而很少思考真正哪些有重大意义,但暂时并不为很多人理解的课题。 杨薇老师举了她的博士后的导师、耶鲁大学Tom Steitz作为例子,当时Tom Steitz还是一名年轻教授,他提出要研究“中心法则”的结构生物学, 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他们认为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结果从DNA 聚合酶的小片段晶体结构解析开始,Tom Steitz实验室不仅取得了很大成功,解析了一个又一个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及其相关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还最终率先解析了核糖体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为全面理解“中心法则”的结构生物学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因为对于核糖体的晶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与理解,Tom Steitz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几十年来Tom Steitz始终坚持这个领域的研究,甚至他的一些学生都建议他换个方向,但是他坚定地说,在这个领域仍然有问题未解决,仍然需要继续探究。这种先驱的精神及执着的状态与是否能够快速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是没有很大的关系,具有很大的风险及创新性,但是回报也是巨大的,不仅仅是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例子。

另外还有些学生表达了自己在课题的方向选择以及是否继续坚持科研上的迷茫,杨薇老师的建议是勇于尝试。当她刚刚开始Ph.D. 生涯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打算做结构生物学,她的兴趣与选择是生物化学,但是她所在的院系规定她们要在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的实验室也要轮转一次,经过多次的轮转,体验了不同的方向之后,杨老师发觉其实结构生物学也是蛮有意思的,而且她后来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常常在亲身体验之前就对事物有了主观的爱恶,事实上,我们本以为会讨厌的事情,在真正接触到之后可能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不要害怕尝试,也许多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去体验不同的领域会让你的人生有很大改变。 

杨老师对于研究结构生物学的各种方法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近几年,单颗粒冷冻电镜、自由电子激光等技术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很多做传统晶体学的人感受到了危机。其实不同的方法各有优劣,传统晶体学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得成熟,从晶体生长到数据处理都是非常简单的程式化操作,入门门槛很低。我们经常可以花费一二十分钟的时间收集几套衍射数据,通过一两天的数据处理过程得到最终的结构,这是其他方法很难做到的。另外传统晶体学的花费更少,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实际问题。我们大可不必把这些方法当成是竞争关系,每个方法都有适合解决的问题,冷冻电镜适合解析大分子量的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但是却很难看到分子间详细的相互作用方式,如果我们抛弃了传统晶体学,那么相信杨老师今天讲的工作需要耽误很多年才能做出来。所以只有将不同的方法配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 

最后杨老师还谈到了女性科学家数量少的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只是统计研究生的数量,在生命科学领域,大部分高校的女研究生数量比男研究生要多,但是女教授的数量则屈指可数。如何促使女性继续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除了社会的支持,其实更加重要的是家庭尤其是丈夫的支持。在中国,男性在外工作养家糊口,女性在家相夫教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社会一再呼吁男女平等,但是我国这种已经存在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思想实在难以根除,更可怕的是,大部分的女性也安然的接受了这个设定,自觉的找份轻松的工作,把重心转移到家庭上。而在某些国外的家庭,丈夫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在妻子生孩子之后,请几年假自己在家天天照顾孩子的情况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在现今的中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改变思想观念及文化风气是一个真正任重道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