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众多PI在BIOPIC新“家”——北大综合科研2号楼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仪式,致敬中心首位荣休教授——赵新生老师。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代表BIOPIC给赵老师赠送纪念礼物,感谢他多年来为中心和北京大学作出的贡献。
赵新生与谢晓亮教授
谢晓亮回顾了赵新生教授的学术生涯以及他们始于研究生时期的友谊。赵新生于1982年和1984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1984年9月留校任教,1985年8月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教授,1988年博士毕业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Bob Field实验室做博士后,1990年回到北大化学系并工作至今。
作为改革开放后早期归国的留学生,赵新生为北大的化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术生涯伊始,赵新生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激光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填补北大化学系在该领域的空白,因其科研成果获得1992年中国化学会六十周年“优秀青年化学奖”和1995年首届“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谢晓亮表示,“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是当时中国分量最高的青年科学家奖,得奖人在祖国科技腾飞的二十年中撑起中国科学界的半壁江山。谢晓亮自2019年开始担任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第二代顾问,而基金会创始顾问之一正是赵新生教授的博士导师李远哲。承前启后、薪火相传,这是赵新生、谢晓亮等同辈中国科学家的神圣使命。
1994年,北京大学开始对部分系所进行“学院化”改革尝试,将化学系改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赵新生教授于1995-1998年担任其首任院长。上任之初,他用丰富的行政智慧率先将化学学院从老体制顺利过渡到新体制,创建健全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延续至今。1999年,赵新生接任著名结构化学家唐有祺教授,担任北大化院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为促进我国生物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2010年赵新生发起了全国生物物理化学系列会议,并邀请谢晓亮在首届会议上作大会报告。随后,赵新生于2012年在中国化学会创建了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2001年,赵新生在北大化院创建化学生物学系并担任第一任系主任,引进了陈鹏、陈兴、雷晓光、王初、邹鹏等一大批学术新秀。可以说,赵新生教授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灵魂人物,无论是在科研、教学、还是领导岗位上均取得了令人瞩目、有口皆碑的成就。
上世纪90年代末,赵新生开始涉足单分子物理化学领域,致力于从物理化学角度揭示生命的奥秘,力图从分子水平认识酶对核酸进行化学修饰的动力学机理,为更深刻地认识核酸的化学修饰和去修饰过程提供理论基础。单分子探测技术正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为在国内发展和普及单分子研究,赵新生和谢晓亮曾一道在北大举办相关研讨班,邀请到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教授作主旨报告。谢晓亮提到,正是此时,自己频繁和赵新生教授接触,并多次被其邀请回北大开展合作和做学术报告。2010年,谢晓亮和苏晓东、黄岩谊教授在北大发起筹建BIOPIC(Biodynamic Optical Imaging Center,2018 年更名为Biomedical Pioneering Innovation Center, 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谢晓亮任主任。赵新生教授是最早支持并加入中心的PI之一,并于2010-2013年间担任中心副主任,中心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更是出自他的课题组。
谢晓亮动情讲到,对自己和在座许多人来说,新生既是同事,也是朋友。他是翩翩君子,儒雅学者,为人正直且有格局高度,默默耕耘、孜孜不倦、桃李满园,感谢他对BIOPIC一如既往地支持,致敬他对北京大学所作的杰出贡献!
赵新生教授
“非常感谢中心为自己举办的荣休仪式,”赵新生老师在讲话中回顾了自己在北大的工作,包括他如何迎难而上、早在1997年便于北大化院成功推行了与国际接轨的PI聘任制。他更介绍到,正是因谢晓亮的工作,自己才开始涉足单分子学研究这个前沿领域,他在北大培养的多名学生后来也成了谢晓亮在哈佛的高足,包括现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闵炜和帝国理工学院任教的应立明。他与谢晓亮教授三十六年的友谊历久弥新,赵新生表示,未来自己将继续关注并支持中心的发展,祝愿中心越来越好!
参会教职工合照
这是惜别的时刻,也是传承的时刻。虽然赵新生教授退休了,但是BIOPIC永远是各位老师共同的家。
最后,BIOPIC中心办公室为赵新生老师赋诗一首,衷心祝福赵老师未来心情舒畅,退而不休,健康长寿,阖家欢乐!
赠君桃李成蹊日,正是秋收硕果时。
赵璧连城知天下,孔庙高名为尊师。
新茶耐品凌云志,旧雨深谈日落迟。
生逢盛世同安乐,田园仗剑两相宜。